留在日记中的妈妈(一)/作者:丁志平(大漠白丁)

2023-02-03
来源:中国观网华北区

微信图片_20230205111028.jpg

   

我的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十一年,春节期间我翻阅日记,有好多篇是写老母亲的,如历在目,就有了《留在日记中的妈妈》,并为每篇日记加注标题,与诸君分享有妈妈在的幸福。


跟老母亲一块过大年

2011年2月2日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老母亲过了一个年。

    昨天一早,我把家里打扫干净后,把对联贴上了。十点钟,去了老母亲家贴了对联,放了炮,准备晚上一块和老母亲过年,但自己记错了日子,昨日是腊月二十九。要不我路过所有小区和商铺几乎没有贴对联的,自己感觉奇怪,怎么人们今年到这个时候了还不贴对联呢?原来是自己的问题。

    今天中午,我给老母亲调了一个凉菜,炖了羊肉,包了水饺。老母亲一个劲儿地大夸:我儿子孝顺,包的饺子好吃,调的凉菜好吃,炖的羊肉很香。这就是母爱,儿子做一丁点的事,她认为了不起。

    老母亲今年已八十四岁高龄,一生勤劳,深爱着我们。虽然我们生在那个贫穷的全胜局,但是我们没有挨过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妈妈经常说:“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她虽沒文化但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我和大哥都如愿考上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成为国家干部,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母爱的伟大。


看我不挣钱孙子又给我买了一双鞋

2011年2月8日


    阿东一直孝顺和深爱着自己的奶奶。

    没当兵的时候,每年春节都要到华联超市给奶奶买双鞋,奶奶逢人就夸,看我不挣钱的孙子又给我买了一双新鞋。

    今年他从部队打电话安顿妈妈,不要给他买衣服了,一定要给奶奶买件新衣服。春节前,君祥专门到万客隆商场给老母亲买了一件大花棉袄,合身好看。

    孩子有孝心这非常好,这不仅是儿辈应做的事情,而且是小辈必须具备的孝道品德。

    我的儿子做到了,为爸当妈的很是欣慰。


在老母亲家中过中秋节

2011年9月11日


    今天是祖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午,大哥、利桃、利云和甜甜齐聚一堂,在老母亲家中共进午餐,与八十四岁的老妈妈度过了一个欢乐温磬的八月十五。

    晚上,我和君祥留下来跟老母亲作伴,老妈妈说她很想念部队的阿东,不断地问什么时候才能复员回来,说着说着就哭了出来,君祥也跟着一起流泪。

   自阿东当兵以后,老妈妈每日以泪洗面,天天想她的宝贝孙子阿东,想的竟然双眼失去视力,这是何等的血脉亲情,又是何等的扎心牵挂啊!



为老母亲家门安新锁

2011年9月30日


    昨晚,我到老母亲家作伴,怎么也开不了家门和大门的锁子,无奈借用临居家的斧子和铁棍,把门锁撬开。一晚上,我睡在门口怕有坏人入进,一夜老母亲起来三次拉屎尿。

    一早,我便到冯俊开锁的店铺找其来安装新锁。由于大门和家门都严重变形,加之又遇停电,所有电动工具都使不上,只好用切菜刀去削平门上的木头,整整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才安好了两个门锁。我付了200元,利挑说:“三哥咱们平摊哇”,我说:“不需要了”。

    钱只要花在老妈妈的身上,对老母亲有利的事情,我们做儿女的必须去亲为,为老妈妈做点小事,掏些钱是理所当然的。

    这个家正因为有老妈妈一生的护佑奉献和伟大的母爱,我们姊妹五人都健康地成长,过上了比较安康的生活,在全胜局也是乡人都羡慕的人家。


忙碌中的我突然想起了老母亲

2011年11月5日


    很长时间没有去老母家了,想必她老人家很是想我的。

    我妈妈一生辛勤,年轻时一个大美女嫁给了我大大,把我们五个子女拉扯大真不易啊。

    我妈妈十分疼爱我们,嘴上骂人却从来不舍得打我们,所以我们五个子女都不怕她,敢顶嘴。

    在那个极贫极穷的全胜局,如果没有她老人家的勇敢、佑护、疼爱,我们每天绝对不会吃饱,定时吃上热腾腾的饭。

    可以说,我们五个子女是她的全部,是她的希望。

    我每次去看望她老人家,她总会说:“河平你如果忙就别来了,打的很贵的,省些钱给丁月东娶媳妇。”

    八十四岁了,还是那样为儿、为孙着想。我老母亲好伟大啊。


何为孝与敬

2011年11月6日

   

    何为孝,何为敬?在我看来,我的大妺妹那才是孝与敬。

    她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母亲的身边,不怕累、不怕脏,为老妈妈端屎端尿。

    她十几年始终如一,大大方方、心甘情愿拿出自己的钱,给老妈妈买吃的。

    母亲是很挑剔的,到了老年经常发脾气,我的大妹妹有时被骂得哭了,但她天天如此、日日这样,始终孝敬在老妈妈的身边。

    大妹妹利挑是我们的榜样,她付出的要比我们兄妹多的多。

    我始终牢记爱的一句话:“孝敬父母天降福。”我们做儿女的必须要有孝心,不然怎么教育自己的子女呢?我的老母亲之所以能一声喊到底,是因为我们都比较孝敬的。

    说真的,我们都不敢不听我老妈妈的话,因为她伟大,我们必须孝敬她老人家。


河子你怎么不来看妈呢?

2011年11月12日


    快一个多月没有去看老母亲了,今天我和君祥去看她老人家。

    当我出现在面前,便放声大哭起来。

    “河子你怎么不来看妈呢?”,这一席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也流了泪。

    快八十五岁的老妈妈,还把我这个五十多岁的儿子当小孩。

    其实,我能读懂妈妈她老人家的心,她始终不放心我,怎么长时间没有见到我不放心,见到了我喜极而泣,这就是浓浓的母爱。


我儿单位炖得羊肉好吃

2011年11月13日


    妈妈说,她特别想吃羊肉。我便在单位的食堂打了三份羊肉,中午早早地送去,一块一块地喂给她。

    妈妈一直在说,你们单位的羊肉非常好吃。其实,这里面有一种心里依赖,妈妈认为我生活的好,肯给她花钱,便说我们单位炖得羊肉好吃,寄托了一种情素,吃小儿子的舒坦。

    我很欣慰。


浓烈的血脉亲情

2011年11月29日


    儿子退伍回到家后,我和君祥就领着阿东,先到冬儿的姥姥家,接着又去冬儿的奶奶家,看望了他的姥姥和奶奶。

    二老见到冬儿后,都拉着手放声大哭。“两年了,姥姥想你呀…”;“两年了,奶奶终于盼回你啦…”。

    这就是亲情,浓烈的隔辈亲情。

    这就是血脉,祖辈的牵挂惦念。

    这种场面,一辈子也难忘,我们都是含着泪花去安慰二老的。

    亲是什么,亲是血脉相连。

    情是什么,情是彼此牵挂。

    孙辈众多,唯冬儿受到二老的惦念,这与冬儿的孝心和亲和力有关。他挚爱她们,孝敬她们,自然二老也格外地疼爱着阿冬。

    儿子有孝心,为父当母甚是欣慰。


丁志平

【作者简介】

丁志平,籍冀张垣,生于内蒙古。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四级调研员。乌海社科智库专家、贸促会专家、内蒙古地质环境专家、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诗书画研究会会员、政协促进会书画家、乌海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宣传部长。主要从事生态文化、资源型城市、自然资源经济研究,兴趣兼及书法、诗词、散曲等。在国家和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有200多首格律诗词见诸报端网络,著书3部,获得省部级和盟市政府各类科研成果奖16项,获评优秀论文68篇,入展书法作品3次

责任编辑:晓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