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情怀下的守望与致远

2023-11-19
来源:中国观网华北区

——浅析《沙漠守望者》——库布其脱贫振兴之路


《沙漠守望者》是一部生态文学,笔墨以纪实手法全面关照--库布其脱贫振兴之路的人和事。这部书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22年12月份出版,属于2022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沙漠守望者》的作者是王占义,王占义老师拥有诸多头衔和创作成就。摘一些供读者门加深记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原副社长、主任编辑、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内蒙古防沙治沙协会首席智库专家、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环境报社“地球卫士”智库专家。有了这些资质和实力,《沙漠守望者》一书的成功选题、书写、出版、列为中宣部重点出版图书,则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不空妄,不虚无,自然而然成了这部书应该有的质量与学术标签。

近年来,在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思想的感召下,开启了生态文学创作的引擎,特别像王占义老师等一批具有新闻人敏锐嗅察和独到视角的知者,责无旁贷又水到渠成地投入到“绿水青山”的守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写作中,用自己的观察思考、政治领悟与文学情怀歌颂这个时代的进步、这块土地的丰饶、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目共睹、为家园守望振兴而饱蘸浓墨,倾情而歌。不仅引起广大读者的精神共鸣,还与生活战斗在这方热土的人民共情,与新时代中国式发展进步辉煌共振同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美好的寄寓和生生不息的传唱。书中阐明“在一些地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实存在。“库布其”一个沙漠的名字,蒙古语意为“弓弦”,所依傍的黄河是一柄长天赐予的“弯弓”这沙漠正是拉紧“弯弓”的“弦”,引弓待发,发射一个灿烂的今天、辉煌的明天,留下则是那个让人们皱眉的昨天。尽管“库布其沙漠”给天下游人设置了喜乐的诱饵,趁着天晴季好来这里带着充足的水、美食和造访的心情,探究神秘和新奇,那是再好不过的来处。可是,这里世世代代的居民,守着漫天的黄沙,抗着四季的飙风,赶着羸弱的牛羊,一代代坚守别人眼里风光下的贫困,有多少无可奈何与辛酸的故事。

道图嘎查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老支书陈布宁对沙漠的虐害感受最为深刻,记忆犹为深切;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是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他自小的梦想就是让“沙漠变成绿洲”。

当国家的“异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落地,无疑是一道划破时代的闪电,打开当地政府的治理发展思路,激活企业家沉睡的梦想密码,振奋想过好日子人们的干劲与向往,各种人力梦想汇集成磅礴力量,一个个新型农业牧业新村迎来了新生,搬迁安居的农牧民,心里的幸福感像一泓清泉流淌……

文艺是文化乃至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反映和昭示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变迁。

作家用心记录、抒写实现“宜居宜业,绿福同兴”的使命与担当,不仅讴歌党的政策,讴歌地方政府的政通人和,讴歌企业家的放眼与情怀,更是用笔歌唱新时代那些头脑活、敢创业、会创业、有思路、能带领共同致富的能人的带头作用。牧民吉仁巴图、巴音布森、孟克达来、图蒙生、格西朝格图、尔定切劳、斯楞巴乌、乌宁奇……等一批鲜活的形象驻扎在这部书的字里行间,形成现实的风景,书中的故事主人公,呼之欲出,在平面的文字中立体成无限的风景。曾经农牧民的捉襟见肘变化为今天的扬眉吐气、自信阳光、富足安康,奔走在“家乡变成一块福地”的致富大路上。

作家在著述过程中,把听说的见到的,一一梳理,形成这一部大书的材料和故事的丰实与明媚,让读者不肯释手,特别是采用彩色印刷,图片的直接视觉效应印证文字行走,使得这部书成熟稳健,故事可信笃实,紧紧抓住的不仅是读者的眼球,更是读者放目一派丰饶后的唏嘘感叹和感动。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在七个部分中作家又分别设计出不同数量的小节,为部分的题标和中心服务,七个部分49个小节,一个小节一个故事,用隐秘的笔线串联成这部著述的恢弘和气象相关。作家在书写过程中亦步亦趋,在繁众庞杂的故事线索和现实图景中抽丝剥茧,找出笔路的行走与突围,形成一条以“脱贫致富”到生态文明和生活富裕,理想与梦想交织,现实与理想交汇的图文画卷,展现新时代我们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宏伟蓝图。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我们生活在一个各种文明相互碰撞而又共生共处的复杂世界,思想多元,众声喧哗。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归于沉寂,惟有优秀的文化长留世间,它如灿烂的星光照亮历史的天空,也为我们满怀信心走向未来,提供坚实根基。

作家在创作这部书的同时,不忘刨根问底,尽最大可能让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是作家的良知与责任,有些作品的作家竭力规避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追问。王占义在《沙漠守望者》一书中,却是一另一番图景把诸多技术、政治、经济、人文、历史、文化……多层面的东西进行深刻的剖析,作品呈现给人的是一种阅读的舒适和惬意,不是生涩、苦逼的茫然而不得以逼迫自己放下阅读的尴尬。

沙漠地带,光照充足,地广人稀。建设光伏电站,即可收回国土治理,绿色电力效益,又可惠及生态修复,就业增加,可谓点沙成金的妙招①。对读者来说起到的是拨云见日的功效。省却了读者不明就里的阅读冥思苦想。

在种树技术的改良和突破的讲述中,读者在书中了解到“微创气流植树法”“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飞播和无人机种树”“点沙成土的黑科技”“大数据治沙”“光伏治沙”……这不仅是科技的普及,也是文学技法下的科技普教,值得竖指!

扶贫是政府部门的政绩和国家政策的落实,是普惠的实践与实施,彰显的是干部有所为的政绩观。作家在书中分条缕析地对“穿沙公路”“工业扶贫”“光伏扶贫”“文旅扶贫”“农牧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的落地扎根和建成见效。让扶贫与致富紧紧关联“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济模式的文学演绎,读者眼睛跟随文字,思绪却飞扬在作家书中那个致富脱贫的现场,感同身受,置身其间。

这部书的故事现场感特别强烈,这是纪实文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更是作家运笔的精准文学思考的场景在线,在“亿利与我的三代情”一节写到杨荣开的过去和现在,感慨与感恩,作为读者的我很是感动。感动不仅是读者的共情,这共情来自作家的文学情感与文学情绪,以文字形式在故事中间最为妥帖的发挥和推己及人的文学思考。

那些人们、那些故事、那些数字、那些笑容、那些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情与热,温与暖,对照与呼应,在各自位置所呈现的文学效果,是相得益彰,显而易见,是这部书最为成功的标示。彰显作家文学行走的力与美,思与行的统一与同一的设计、能力与展现。

在结语部分作家这样写到,库布其——我生长于斯,即使行至远方,这里也一直是我心中最柔软的的精神居所,魂牵梦绕的地方。作家的赤子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作家的德行,即使现实中个人诸方面成绩斐然,风生水起,并没有忘记那个所在,曾经的贫穷与落后,如今的现代与潮流。

他奋笔为家而歌,记录下发生在家乡的新生与巨变,人们的拼搏与奉献,写下人们精气神的理所当然,和不屈不挠,一条通往绿色之路、繁荣之路、富裕之路在作家的笔下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无限延伸……

这部书的序言极为精彩!2022年,历史深深铭记。党的20大胜利召开,描绘了以中国是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精神引领,为这部书亦步亦趋的丰华行走奠定了稳健的政策和政治路标的创作遵循。

序言中,以“梦想”“初心”“攻坚”“沙梦”“固本”“培元”“相助”“明天”“振兴”为题眼,综合综述,引经据典,为全书的谋篇布局铺设下落笔无苍茫的参照,这是成熟作家的成熟技法。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在库布其、在内蒙古,在我们的乡土中国。作家不仅要有情怀,更要有胸怀,由此及彼、由小见大、由我及你……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进程中,五十六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

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增强朝气锐气,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要坚持教育引导和综合治理并重,立破并举、综合施策,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沙漠守望者》一书紧紧遵从总书记的文艺生态思想,对现实的生态文明进行描摹,是作家对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的文学认知和理论自信下的文学自信的从容表达。

衡量一位作家的情怀和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沙漠守望者》一书的作者做到了。

这部书的整体构思,运笔有“大而其大,小而其小”的哲学意蕴,广大读者在赏读这部作品时,应该不难发现。

新时代、新事物、新发展层出不穷,这部书诚信地记录并书写库布其的往事与当下,更是对未来充满了无穷的期待,这期待是富有魅力的文学期待,也是富有美丽的发展期待。我们站在新时代中华这座巨轮上,搏击风浪,迎着火红的朝阳,奋进奉献飞翔,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最后,祝福王占义老师文学之路行稳致远!


①引自《沙漠守望者》序言。


作者信息:

温智慧。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创作培训班第12期,第35期学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阿拉善盟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微信图片_20201209120812.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