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鑫同学从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赛场载誉归来,我们看到的是一枚闪亮的奖牌和灿烂的笑容。但奖牌的背后,是无数个与面粉、酵母为伴的深夜,是200多个反复打磨的造型面包,更是一段师生携手、并肩作战的难忘历程。
今天,我们对话王鑫同学,听他亲述优胜奖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成长。
荣幸中的艰辛,很难忘
“很荣幸能获得本次大赛的优胜奖,但其中的艰辛真的很难忘。”王鑫说道。
谈及备赛,他的描述充满了画面感:“比如凌晨还在组装艺术面包,造型面包做了很多很多次,差不多有200多个。每天要用掉海量的原材料去不断练习。这种高强度的训练,其中的苦衷只有我和我们指导老师王长成老师知道。”
荣誉,正是用这一个个凌晨和一个个面包实实在在地堆砌起来的。
02
奖章有我的一半,更有老师的一半
在整个采访中,王鑫提到最多的,就是对他的指导老师——王长成老师的感激。
“非常感谢王老师,是他陪我度过了每一个备战的夜晚,指导我的每一个作品,跟我一起研究原材料,配方调整和修改。”王鑫说,“所以,拿到这个奖项,我觉得不仅是对我自己的肯定,更是对王老师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
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是比奖牌更加珍贵的收获。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此:老师倾囊相授,学生奋力拼搏,最终师生共同站上荣耀的顶峰。
03
回顾比赛过程,挑战极限
“比赛时间非常紧张,历时三天,第一天四小时,第二天四小时,第三天三小时。比赛一共要完成十八九个模块,制作的面包数量达到180多个,其中还要组装艺术大件面包。”
听到这些数字,就足以让人感受到现场的压力。能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稳定发挥并斩获佳绩,充分证明了王鑫同学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
04
见识比名次更重要,未来要更努力
对于这次比赛的意义,王鑫同学看得更远。他认为,这种大赛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非常有帮助”,无论是在“对自己的锻炼、历程等都有不错的提升”。
他特别强调:“通过参加这次国赛,我增长了很多见识,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在学校更加努力,再多去练习。”
这份沉淀后的清醒和谦逊,让我们相信,国赛的终点对他而言,只是一个更广阔未来的起点。
我们从王鑫同学身上看到的,不只是一名获奖者的光环,更是一个技能学子对专业的敬畏、对师长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清醒规划。他的故事,完美诠释了我校“以赛促学”的理念——大赛收获的不仅是奖牌,更是成长的速度与厚度。
让我们再次为王鑫同学喝彩!
也向本次大赛所有默默付出的老师们致敬!
梦想,因坚持而闪亮
青春,因奋斗而精彩
(来源:呼和浩特新东方烹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