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如何将草原“鲜”品高效送入京城百姓家的探讨,近日在北京正德社区服务产业园举行。这标志着以“北京农联城—走进百姓家”为主题的内蒙古农产品进京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创新性的社区服务平台,探索一条从草原牧场到首都社区“端到端”的直供新路径,是深化京蒙协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一次具体实践。
服务国家战略,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本
此项目的实施,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微观体现。通过减少中间环节的直供模式,既能帮助内蒙古优质农副产品开拓稳定市场、促进农牧民增收,又能让北京市民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高品质产品,实现互利共赢。
业内专家指出,这种以市场化平台联通城乡、以新质生产力(如AI、大数据)赋能传统农业和社区服务的模式,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它为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益探索。
据悉,项目各方已明确初步分工,将尽快制定详细实施方案与时间表,推动内蒙古优质农产品常态化、规模化服务北京社区。(林墨涵雷武)
本次启动座谈会汇聚了内蒙古达茂旗商务代表团、内蒙古地标协会、北京内蒙古商会、食品企业、食品非遗传承人、等行业协会代表及平台运营方。与会者认为,项目的关键不仅在于“输血”,更在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机制。其核心是依托全国首个社区服务产业园——正德社区服务产业园,打造一个集产品筛选、品质控制、文化赋能、数字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品质与文化并重,打造农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面对市场需求多元化,项目着力挖掘内蒙古农产品的独特价值。一方面,依托现代科技保障品质。例如,应用微冷冻技术,使烧麦等特色美食在经过长途运输后,仍能最大程度保持现做口感,有效破解了生鲜食品销售半径有限的难题。
另一方面,注入非遗文化内涵提升附加值。项目将重点扶持如呼和浩特烧麦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非遗传承人IP”与产品品牌相结合。“我们要让消费者品尝的不仅是美味,更是背后的文化故事。”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增强产品的市场辨识度和消费者信任感。
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构建城乡融合“新链条”
“区别于传统产销模式,该项目尝试构建一个‘政企社研’多方参与的共同体。平台不是简单的销售渠道,而是提供全链条服务的‘孵化器’和‘连接器’,推动农牧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实现产品可追溯、服务标准化。”正德双创平台总经理许睿介绍说。
“我们的目标是将服务沉到社区最后一公里。”正德社区服务产业园负责人许少音介绍,园区拥有约2万平方米的产业体验区,将通过沉浸式体验、主题文化活动等“社区教育+社区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先培育市场再引导消费,让居民买得放心、吃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