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绽放芳华

2024-06-24
来源:中国观网华北区

——评长篇报告文学《乌兰牧骑礼赞》

作者|向阳


1.png


在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支队伍,他们骑着骏马,背着乐器,穿行在蓝天与白云之间,这就是乌兰牧骑——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他们深入牧区,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牧民的需求和心声,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和实实在在的生活服务,赢得了广大农牧民的喜爱和尊重。让人们欣赏到了草原文化的魅力,将蒙古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草原儿女。

洋洋洒洒三十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乌兰牧骑礼赞》,是中国文坛独树一帜的佳品力作。

首先在于这部佳作的大气魄和大手笔。乌兰牧骑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上世纪六十年代,农牧民生产生活明显改善,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农牧民的文化生活单调,与物质生活的提高不能同步。急需文化建设深入农牧区,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农牧民心中,把健康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农牧民家门口。内蒙古党委政府经深入调查研究,一致认为鉴于牧区半农半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和农牧民居住分散的特点,必须组建一支组织精悍、装备轻便、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服务的小型综合性的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应运而生。乌兰牧骑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甫一问世,便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欢迎,得到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赞赏和肯定,成为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

在作者的笔下,既有对乌兰牧骑的整体展示,有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草原、有乌兰牧骑扎根基层全心全意服务农牧民、有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产生轰动效应、有国家领导人22次接见的崇高荣誉的高浓度大场面精彩呈现,更有对乌兰牧骑队员具体形象的描述。从乌兰牧骑走向世界的“草原夜莺”歌唱家德德玛,第二代蒙古长调歌王拉苏荣,到由牧羊女成为舞蹈家的萨仁高娃,两代三口乌兰牧骑人吉格木德、吉格木德的妻子金小和女儿乌仁呼,从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分管乌兰牧骑工作的副厅长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协会主席的老领导达·阿拉坦巴干,到优秀基层乌兰牧骑队长热喜。

几十个鲜明形象的塑造和集中亮相,在写作乌兰牧骑题材的作品中是第一次。望着这琳琅满目,呼之欲出的人物,我们惊喜于作家塑造人物的功力。有时,只寥寥几笔,便力透纸背,使人物栩栩如生。但这背后却是作者十万里的旅途劳顿,是采访时的心与心的沟通交流,是几十本采访笔记,是对各种口音各地方言的鉴别整理。这里面巨大的心力和体力付出,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2.png


作品在细节的运用上令人印象深刻。作为长篇报告文学,涉猎范围非常广泛,这类题材的写作,最忌写大、写空、写平,更怕大而无当。作者作为一个自觉的写作者,很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直击人心。在为一个人演出里作者写道:“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一次巡演中,途经一片草原,见一个羊倌赶着一群羊在放牧。这是一个常年与羊群为伍的老牧民,岁月在他的脸上镌刻上一道道的皱纹。他说,这辈子没看过节目,也是头一次见到乌兰牧骑。‘我们给你演一场。’队员们当即停下脚步。舞台就在平坦的草甸上,羊倌坐在乌兰牧骑队员的对面。第一个节目是马头琴独奏,听得老羊倌笑逐颜开,脸上的皱纹又堆起一层。”

去延安慰问演出时“乌兰牧骑到延安,必须有个新节目,唱出草原儿女对延安的无限热爱,表达内蒙古各族群众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不得不佩服乌兰牧骑一专多能的本领,汇聚了令人敬慕的音乐智慧和文艺精英,快节奏高效率的演艺风格让人钦佩。火车在延安停下,一首包含深情的小合唱《草原儿女爱延安》与黎明相约到来。‘延河的水呀延安的山,延安精神代代传;没到延安想延安,来到延安爱延安……’带着这首火车上创作的歌曲,他们来到朝思暮想的延安。在宝塔山下的首场慰问演出引起轰动,专业化水平,民族化品位,给延安人民美的享受和欢乐的释放……演出结束,全场观众围聚台前,要求学唱这首歌。于是,《草原儿女爱延安》的歌声,在延安群众中广为传唱。”小细节展现大情怀、大境界。令人难以忘怀。

作者的语言功力深厚,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乐的韵律感。在描述农牧民群众对乌兰牧骑的欢迎和喜爱时,作者语言简洁生动,极富魅力:“每当乌兰牧骑的马车和鲜红的队旗出现,牧民们便纷纷从蒙古包里跑出来,‘玛奈乌兰牧骑依日勒(我们的乌兰牧骑来啦)’,孩子们高兴地蹦蹦跳跳,阿妈已经烧好了热腾腾的奶茶。每次乌兰牧骑到浩特或牧场点,牧民们争抢乌兰牧骑队员住进自家的蒙古包,而离开时,队员的衣袋里总鼓鼓囊囊塞满奶食品和肉干,牧民们目送‘玛奈乌兰牧骑’消失在视野中,他们受到亲人般的接待。”

写乌兰牧骑长盛不衰“草原上有一种花叫萨日朗,花瓣鲜红,开的普遍。当新中国成立的第八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率先成立了乌兰牧骑,这支民族艺术之花就像草原上的萨日朗,并迅速红遍草原。即便是到了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乌兰牧骑生命力依然旺盛,红的姹紫,红的鲜艳。”朴素中透着灵性,干净而纯粹。内蒙古乌兰牧骑学会原副会长朱嘉庚先生评价是“诗一般的语言”,诚哉斯言!

浓墨重彩地描绘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回信后,乌兰牧骑的新变化新风貌是本书的又一大亮点。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要想写好乌兰牧骑这种重大题材的作品,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深度和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能力。2019年9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部解决文艺团队建设、保护、发展问题的地方性法规,从此,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有了法治的护航,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在红色传统教育实践中,演唱歌曲《牧民歌唱共产党》,排练公演了话剧《东风呼啸起》、精心创作音乐剧《哨所有棵相思树》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积极融入国家和自治区的“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赴德国、法国、波兰、匈牙利、印尼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演出,广受好评。印发了《全区乌兰牧骑集中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方案》,各乌兰牧骑围绕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编创一批音乐、舞蹈、情景短剧、小戏小品、曲艺等文艺作品。全自治区各级乌兰牧骑还开展了“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主题汇报演出、“同心向党·携手未来”主题巡演等一系列活动。这些都在作品里精彩呈现,展示了新时代的乌兰牧骑在传承中创新,在开放中坚守,在自信中加强自觉,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唱响了新时代的最强音。

在漫长的岁月里,乌兰牧骑队员们始终坚守初心,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这一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文化队伍,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人民之中,承载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既是歌手,又是舞者,还是乐手,以马背为舞台,以草原为背景,用歌声与舞蹈,用自己的艺术才华,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在多年的发展中,乌兰牧骑不仅为农牧民带来了欢乐和知识,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同时,乌兰牧骑还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分隔符


【向阳:编剧,诗人,评论家。中国文艺家杂志执行社长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代表作:长篇小说《玉道昆仑》《昆仑赌石》《善人密码》诗文集《奔向阳光》《站着被埋葬》《心若向阳》电视剧《情诫》编剧电影《第三双脚印》导演、电视剧《战旗如画》编剧制片


微信图片_20201209120812.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