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不法分子以办理“公租房”为由利用群众急切入住心理,进而诈骗受害人财物。目前,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公安分局侦破20余起公租房系列诈骗案件,累计追赃挽损29万余元。11月15日。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分析犯罪案例,声明任何非官方渠道获取公共租赁住房的行为均非法。提醒广大市民提高防诈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6月16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玉泉区分局接到辖区居民陈某某报警称,其被他人以帮助办理公租房为由骗取9万元现金。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对此案进行立案侦查,通过询问受害人、调取相关证据、案件研判、证据锁定、上网追逃等措施持续对该案展开侦办工作,先后将犯罪嫌疑人杜某飞、刘某蓉缉拿归案。
经查,犯罪嫌疑人杜某飞通过伪造住建局文件、冒充住建局工作人员等手段骗取受害人信任,并由犯罪嫌疑人刘某蓉负责收取受害人办理公租房所需费用。犯罪嫌疑人先后对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包头市等地共计87名受害者实施诈骗。据了解,这87名受害者大都为就业困难、收入微薄、无常居住地的贫困群众。
呼和浩特市公安部门针对当前受理的多起公租房诈骗典型案例就诈骗手段、受害者类型、损失情况等进行分析。基于这些案件发生隐蔽性强、涉案金额巨大,严重损害低收入群体的利益。紧急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公租房诈骗问题,积极参与打击治理工作,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如遇此类情况遭受财产损失,及时拨打110向公安部门举报。
呼和浩特市住建局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政策从2010年开始实施,截止到目前,全市通过新建、改建和配建共计建设公租房约4.8万套,已分配入住4.2万套,切实解决了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本市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阶段性住房困难问题。本是为民办实事的大好事。然而,部分不法分子通过伪造住建局内部文件、冒充住建局工作人员给受害者打电话游说,获取被害人的信任;利用市民群众迫切解决住房的心理,谎称有“内部指标”或结识“内部人员”能帮助办理公租房并快速入住,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实施诈骗。呼和浩特市住建部门郑重声明,要严格按照《呼和浩特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中的申请条件和申请流程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任何非官方渠道获取公共租赁住房的行为均属非法。
来源: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皇甫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