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阴山》一书面世了
吳潇
《大阴山》一书由香港文艺出版社出版了。
编撰者为郝云和吴潇。2005年出版并获自治区政府三等奖的《呼和浩特乃帝王之乡》一书的作者就是郝云先生;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本书封面"大阴山"三个字就是他书写的。吴潇曾自费出版了《青城漫忆》和《忆青城》两本书。

在长达几千年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大阴山地区一直是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历史舞台,上演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剧目。巍峨的大阴山,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座山,每一道沟,每一座烽谍,每一块石碑,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诉说着历史的荒芜;胡笳和羌笛,流淌着悲壮的音符;长城下的白骨和鸿雁的哀鸣,在呼唤着和谐的交流。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和拓跋鲜卑的汉化进程以及隆庆和议等史实说明,向异族学习,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才能提升自己的力量。金戈铁马并不一定能够征服人心,只有阴山南北“烽销堠罢不论兵”丶交流相融才能创造我们美好的家园。

阴山蜿蜒千里遥,血脉同源中华情。 巍峨的大阴山,她像一幅雄浑老辣丶峰连挺秀的水墨长卷,她是一篇永远读不完的历史巨著,不停地诉说着过去的兴衰。

本着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些基本原则, 我们翻阅查找了大量的史志资料,做了十多万字的工作笔记,也吸收和借鉴了其它同志的研究成果,尽可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大阴山地区几千年错综复杂的政治历史和经济文化活动。

这部作品,力图通过大阴山南北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几千年同生共荣的社会发展过程,揭示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组合起来,形成大阴山地区几千年来的宏大历史画卷。
《大阴山》一书计30万字,450页码,全文分六大编,即第一编综述,第二编阴山山脉古长城,第三编阴山山脉沿线城市,第四编历史,第五编大阴山的钻石王冠一一呼和浩特,第六编人物和文化。每编又分若干章。每一部分都可独立成章,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不乏全文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组合起来,形成大阴山地区几千年来的宏大历史画卷。全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各篇章有的侧重说明或记述,有的兼有抒情或议论,体例和风格因内容而异,不尽相同。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还选录了部分关于大阴山的古诗词,作为第七编,以增强其文学厚重感。力求通过深邃的历史,寻求大阴山的历史文化根脉。

自治区文化厅原厅长丶著名书画家高延青先生和自治区外办原纪检书记丶著名书画家马继武先生为本书题写了插页。
内蒙古知名学者 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丶内蒙古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原主任丶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丶国家一级文艺创作评论家耿瑞先生和内蒙古知名学者丶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丶国务院科技专家津贴获得者丶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专家委员会委员潘 照东先生为本书作了序。
我们都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工作者,认知和水平有限,再加年近八秩,精力不济,虽然反复修改校对,但差错和欠缺之处在所难免,祈望读者朋友们不吝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