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潘高沣(外二首)/潘汝琪

2025-10-13
来源:观网华北


微信图片_20230406114820.jpg


思潘高沣(外二首)

潘汝琪

2025年8月24日


爷爷行走移拐杖,

思念沣儿早回乡。

弟弟开学二升三,

梦哥朗声背远方。



弟弟家的新居

2018年7月17日


爷爷浇水护草坪,

高平闹湿喷水头。

蜜蜂戏耍青椒树,

茄子吃醋脸酱黑。

蜻蜓点歇水莲叶,

池鱼浅尝青草游。

新居落成已半载,

香泡垂腰待入秋。


:香泡,即香泡树的果实,可观赏和食用,又可入药。由于产地不同,称呼也不一样,如文旦、柚子等。



记潘璘与潘美

2019727


潘璘与潘美,父子金华郎

生于东市街,长在酒坊巷

年轻去从戎,报国守边疆。

马踏常山雪,箭射魏县狼

宋史有列传,县志不收藏

皆因王监军,演义又夸张

宋史错大名,后人有主张

潘璘归乡里,安息在古方

潘美追太祖,广州立雕像

移居开封府,逝后未还乡

侄子潘惟吉,误记世宗郎

县志记贵潘,不知是郑王

魏县金华路,悠久在歌唱。


谨以此作,庆祝香港回归22周年!同时,敬献给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

另,族人贵潘后裔潘海法为小作提供了修改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潘璘(896—965年),是金华三潘(贵潘、富潘、清潘)始祖潘皓(字益白)(871—?)的第二个儿子(潘皓共生有四子:潘璨、潘璘、潘玠、潘瓘)。

潘美(925—991年),是潘璘的第二个儿子(潘璘共生有四子:潘盖、潘美、潘善、潘義)。

东市街、酒坊巷,系道路名,在金华老城区古子城内。

潘皓、潘璘父子一家居住地在“金华城下七宝寺后”,即现在的金华古子城(东是东市街、西是酒坊巷,北是石榴巷、南是八咏路)内,具体在现在的石榴巷和将军路之间。因潘璘逝后赠封“太师”,后人把其居住的地方称为“太师第”;把潘璘家进出的道路称为“将军路”,并延用至今。

“太师第”,后来又演变成其居住地门前的路名为“太师第”、“太史第”,即石榴巷与将军路之间的一段。因潘皓的第六代后裔潘良贵(1094—1150年)后来依然居住于此,故“太师第”、“太史第”在金华历史上名震一时。1990年前后,将军路与八咏路之间的酒坊巷,与太史第合并为酒坊巷。

潘璘年轻从军时,初仕吴越。吴越王钱镠去世时曾代为步军都指挥使。晋天福元年受高祖石敬瑭赏识,隶兵籍迁军小校,卫戍常山(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晋天福九年升步军都指挥使,卫戍大名府,具体驻军地址在大名府的魏县(今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因潘璘逝后赠封“太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和邯郸市魏县,均留有太师遗迹。

潘美,虽为北宋开国元勋、《宋史》有列传,其工作生活过的河北省正定县、大名县、魏县等,因其是金华人,不符合地方志收载原则,以上各县的县志均没有记载;家乡《金华县志》也没有收载。故潘美成了唯一一个没有被地方县志收载的历史文化名人。

王监军,即监军王侁(shen)。演义,是指文学作品《杨家将演义》。

潘美在《宋史》中的列传,记载其为“大名人”,其实是错误的。除金华三潘的后人在指出这一错误外,专家学者也有争议。

《宋史》记载潘美为“大名人”,也是有一定的客观因素:首先,潘璘与潘美父子均在大名府的魏县工作生活多年;其次,潘美的夫人曹氏(系同为北宋开国元勋的曹翰之妹;潘璘与曹翰之父是好友)是大名人;再次,潘美的侄子潘惟吉(潘璘之孙、潘善之子)是潘美的部下,在大名府工作生活多年,从金华移居大名府后,逝后也没有还乡;最后,元朝人在修《宋史》时,由于不知情,再加之以上因素,且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把潘美记载为“大名人”,确也情有可原。

宋人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收录的太史撰《潘武惠公美传(实録)》记载:潘美父亲潘璘“以病,免,归乡里”。

古方,即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古方村。潘璘显德七年(960年)归乡里(金华方言,回老家的意思),乾德三年(965年)仲冬在金华去世后,安葬在现在的古方村卢家村的后山上。

太祖,即宋太祖赵匡胤。潘美统一了广东广西后,曾在广州担任一段时间的地方官。因其在广州担任地方官时,廉政爱民,是北宋八贤之一,而在当地受到立祠供奉。

:开封府,即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北宋王朝建立并相对稳定后,潘美一家定居在了开封府(但其后裔和国公、驸马潘正夫(1089-1152年)一家,在北宋灭亡后又回迁到了家乡金华)。另,潘美去世后,至今尚未发现其确切的墓地。

潘惟吉(955—1010年),是潘美的侄子(潘璘之孙、潘善之子),也是潘美的部下。2000年代出土的文物——潘承裕(潘惟吉的儿子)墓志,证明了潘惟吉是潘美的侄子。

世宗郎,指的是周世宗柴荣的儿子纪王柴熙谨,也是潘美的养子。根据《新五代史》、《宋史·本纪》、《续资治通鉴长编》等记载,柴熙谨卒于乾德二年(964年)十月,离世时还是儿童年龄。有宋人王巩《随手杂录》等野史和民间传说,把潘惟吉和柴熙谨当成同一个人,是错误的。现分析,一是宋人王巩等不知情,二是利用潘美收柴熙谨为养子这一佳话,美化潘美的需要。

:郑王,即潘美的封号。宋真宗赵恒当上皇帝后,追封已去世多年的潘美为郑王,追封自己已去世多年的原配夫人(潘美的二女儿)为章怀皇后。《金华县志》只记载了贵潘等三潘,并没有记载郑王潘美。

:金华路,系道路名。因潘璘、潘美父子当年驻军门前的道路而命名,并一直延用至今;在河北省魏县市中心。


潘汝琪.jpg


潘汝琪简历


潘汝琪,男,汉族,中共党员,籍贯:浙江·金华,是金华三潘(贵潘、富潘、清潘)始祖潘皓(字益白)第三十二代后裔,从小受到潘璘、潘美、潘杲、潘良贵、潘景宪、潘畤、潘正夫、潘希曾等先祖名人的影响,爱好文学,工作生活之余常常喜欢阅读,并写文赋诗以怡性情。

1986年参加工作,1992年从政府机关辞职下海去深圳。

现为《海峡两岸》杂志社贵州分社社长,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观网.jpg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