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牡丹园 行旅、光影缀流年 / 高 银

2025-07-17
来源:中国观网华北区

——读《一个人的牡丹园》后感


1.jpg


日前,内蒙古著名作家高彩梅老师的最新散文集《一个人的牡丹园》由内蒙古远方出版社出版,这是继她的散文集《客居在城市的玉米》《阳光拂过草原》之后,作者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出版发行。

高彩梅,笔名梅女、梅朵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内蒙古评论家协会、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得首届“中国西部散文奖”,首届“散文世界杯”全国散文大赛奖,2012年,散文评论《中国西部散文60年》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2015年9月散文《蓝幽幽的马兰花》荣获中国散文创作奖,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内蒙古日报》《延安文学》《骏马》《草原》《文艺报》《中外文摘》等报刊杂志。

全书共分五辑,分别是:“一个人的旅行”“时光里的肖像”“别致的草木”“流淌的岁月”“流年碎影”,全书五辑64篇,取名极富诗意。这些游记、影像、草木、风景、人物、琐事都是作者行过的万里路,看过的万千风景,心里的万千感受,对生存状态的敬畏。“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个情,就是作者彩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对亲戚朋友的悠悠温情,对生活琐事的怀念之情,对生存状态的感激之情,对文学创作的酷爱之情。   

“花有清香,树有雅韵”,彩梅对于花草树木的赞美和喜欢溢于笔端,景物描写如影随形、出神入化。一个人的牡丹园、一棵榆钱、一株瓜秧、金色胡杨、飘香槐花、托金令箭等花草树木自然之美无处不在,散发出真气、地气、氧气、生活的烟火气;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细腻的笔触由感而发、由发而想、由想而升华,生动具体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抒发作者自己对青春、爱情、人生的感悟。思想、情趣出笔有来由,落笔有见地,不空洞、不空泛、掷地有声、落笔留痕,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深的哲理和浓浓的诗意,表达了深厚的生态思想和生存理念,读来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彩梅旅行游记写的也好,游历、览景、体悟写的唯美,写的真实,写的矫情,美由心生,情从景来。正如作者所诉:红碱淖犹如陕北美少女,天生丽质、清澈、明丽而纯净;北海南珠魂、海之恋、老街韵容历史文化、优美风景于一体,美不胜收;普洱茶之恋似兰如荷充满馨香;锦绣高都美轮美奂;醉美香山怡情怡心;伊金霍洛旗草原绿海上飘荡着优美的旋律;巴图湾天蓝地绿、碧水金沙、水草丰美、鱼米之乡……彩梅的旅行不光是揣着票子,在红花绿叶中走过;不光是带着眼睛,在青山绿水间瞟过;不只是留在脑际几天的热情的肤浅。彩梅的旅行带着思考,走一地,一地的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就在脑海里沉淀,裂变成后来文字中的涓涓涌流,滋润着旅行的单一与枯燥;彩梅的旅行还带着脑子,这时的脑子不仅仅是为了思考,更多的是为了发现那种被称为美好的素材,迅速克隆,以便下载收藏分析后形成文字的风景,来描述发现记录和述说。作者不仅观察、实录,还认真思考、联想,加上考证,引经据典,使作品不但好读,还富有文化内涵;美景之美,旅途之美,路途之美,花草之美,感悟之美,情景之美,文学艺术之美尽显笔端,美美与共,真所谓:“天地有大美,仁者能领略”。

不论“时光里的肖像”,还是“流淌担的岁月”,又或“流年碎影”,都是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打捞和捕捉,对往日时光的品味与咂摸,作者善于从日常熟视无睹的细微处,捕捉文学的情思,透视生活的本相,体悟人情的冷暖,体味生活的真趣,感受生命的真意,感悟世间的真情,领略岁月的风景,还原生活的真相,用心描绘岁月光阴里的情感底色,歌颂人间的真善美。在她笔下,不论写什么,不论是长篇还是短章,总是能将世俗微尘里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写出新颖别致活色生香的文字来,比如清明时节寄哀思、生日偶感、买肉记、上学记、生活轶事,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却如涓涓细流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情感洪流引发读者强烈的精神共鸣。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个人的牡丹园》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正是因为作者深深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以寸心感知生活、以真情书写人生,将看似平凡的日常转化为文字中的不朽,真心、诚心、慧心、仁心凝聚笔端,字里行间闪闪发光。所以说,《一个人的牡丹园》是一部厚重的散文集,更是一部充分彰显作者文学造诣和博大胸怀的大手笔,该书封面设计典雅简洁,装帧大方脱俗,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正能量,值得热爱散文写作的读者细品深读。(文   高银)


微信图片_20201209120812.jpg

分享